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的防护等级应高于普通作业人员防护,尽管救援时有个别情况影响正常穿戴或使用个防护用品,但也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救援人员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的本领,切不可冒险蛮干。

 

  化学事故等级防护

 

  A级防护:事故生窒息性或刺激性毒物,该事故区域对生命及健康有即时危险(即在30min内发生不可修复和不可逆转伤害)化学事故中心地带;毒源不明的事故现场等的事故救援人员。

 

  B级防护:事故产生不挥发的有毒固体或液体,该事故区域对生命及健康的危害小于A级的事故救援人员;

 

  C级防护:治疗已经脱离化学事故现场的伤害者,尽管伤害者所沾染的毒物不足以对他人造成威胁的临床急救人员。

 

  各级医院急诊科或门诊也要配备少量B级防护服,因为救援的不仅是现场已经除去沾染的事故伤害者,也要救援自己前来就诊没有经过清除的事故伤害者。医院急诊科要有专门的空间来对可疑的带有化学沾染物的事故伤害者进行洗消。

 

  需要注意的是,C级防护所用防毒面具的滤毒罐(盒)需要定期更新,每种类型的面具的使用期限同不,这和毒物的种类、浓度、使用者的活动情况等有关。超过使用时限的滤毒盒(罐)中的活性炭失去吸附作用,会使吸入的化学毒物穿透而进入人体,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化学事故个体防护用品配置

 

  A级: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它是 1 套完全封闭的、防化学品的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1套隔绝式呼吸防护装置。

 

  B级:在有毒气体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与 A 级不同,它包括 1 套不封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服装,它可以对液体提供如 A 级一样的保护,但不是密封的。

 

  C级:它包括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D级: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化学事故发生时,首先进入现场的抢救人员一般为消防人员。消防人员通常要“要断火源”或“隔绝火源”,这是为了灭火及增加热阻抗,但不能阻止危险化学品的散发和泄漏。因此,消防机构应装备一定量的呼吸性防护用品,可供其在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伤害者并进行抢救。

 

  尽管大部分生物因素事故发生的当时对人体的伤害常无明显的表现,一般要经过一定时间才显露出来,但对生物因素引发的事故救援不能忽视。防护化学制品的个体防护用品多能防护生物危害因素。

 

  根据目前事故多发的情况,公安、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也要配备一定量的个体防护装置,以备需要现场调查采样时使用。

 

  化学事故现场危害因素辨识

 

  目前,很多情况下应急事故救援有公安、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参与。普通服装包括公安制服和医生制服对防护毒物侵入几乎没有作用,应急事故救援人员要采取正确的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很多,错用个体防护用品达不到防护的目的。因此,必须对事故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正确的选用和佩戴防护用品。个体防护应对措施在事故演习时进行操练,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这个安全屏障的可靠。